馋嘴鸭的制作技术
两年前“馋嘴鸭”从重庆“飞”到北京,很快就遍布大街小巷,如令这个风行一时的鸭制品已不知去向。当年因为它的出现曾把一些传统的酱鸭等制品逼上穷途,如今,馋嘴鸭很少见了,那些传统的鸭产品却卖得很好。其实,“馋嘴鸭”的市场消退并非偶然。
馋嘴鸭产生在熟肉制品市场以传统产品如烧鸡、酱鸡、烤鸭及酱卤猪、牛、羊产品等,整个熟肉食品市场缺乏新品种的叉口。由于其发明者巧妙的利用了新型食品添加剂,使得一推向市场就以其四处飘香的特点抓住消费者的食欲及购买欲。再加上一些商业炒作,并利用加盟者对食品添加剂不了解的缺陷,在配料的包装上只用编号而没有更具体的说明,造成一种神密感,使得普通加工者不明白其中奥妙,就连一些曾经搞过多年熟食加工的人也不敢轻易改动配料。使用者只能按通过 “师傅”那学来的 “绝技”制做馋嘴鸭,而没有一点创新的能力。
馋嘴鸭的原始配料及加工方法:生鸭、十几种香辛料、混合粉末香精、保水剂、飘香剂、盐、黄酒、增鲜剂、糖等常用调味料。
加工方法较简单:腌制、油炸。
一些馋嘴鸭加工者制做香料水要加入十几种或几十种中药性香辛料。肉食品加工,必须根据所加工的肉类品种、加工工艺、最终口味来选择香辛料,不能不分种类的一概而论。并不是香辛料使用得越多越好,有时适得其反,加入了过多的香辛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增加了加工成本,带给产品一种浓厚的中药味,各别香料还会带给制品一些不好的气味,使产品的特征味不明显。有的香辛料并不适合鸭产品调味,应少加或不加。科学的进行调配也是很重要的,根椐每一种香辛料的特点,结合鸭制品的加工特点,做出科学的配料比例,使香辛料能发挥其正常的调香功能。
腌制中使用了粉末香精:鸡粉香精、鸭粉香精等。粉末香精挥发性很强,不耐高温。做为馋嘴鸭的增香剂,经高温油炸留香效果很差。只是在炸制的过程中,到处飘香,成品留香甚微,这种调香方式只会增加加工成本而起不到良好的调香目的。
有的加工者为强调肉香,加入太多的鸡肉精膏,肉类增香剂等,过分强调肉香,使馋嘴鸭变成了 “馋嘴鸡”失去鸭子的原有风味。更有一绝,在油炸时在油中加入一些油质香精,弄得满街飘香以招拦顾客。岂不知,这种手法如同前几年大街上到处都有的各种“诱饵幌子”,红火一时之后,很快被理智的消费者识破。这种实际状况与表象的强烈反差,势必让人产生受骗的感觉,从而失去消费兴趣。加上生鸭经长时炸制成熟,势必要流失过多的水分;高温油炸,使大部分香气破坏,水份过度流失,不但香味鲜味不足,口感干硬。
馋嘴鸭的火爆到衰退是一个正常的消费认识过程。刚开始,消费者并不了解肉香精这种添加剂。被一种四处飘香的假象所迷惑,加上宣传的几十种中草药配料的神奇作用。于是大大刺激了其购买欲望。而通过品偿发现实际的口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于是二次购买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增鲜剂的错误使用也是原馋嘴鸭配料的不足之处,馋嘴鸭腌料里普遍使用I+G,它是一种增鲜效果很强的添加剂,与氨基酸类鲜味剂有很好的协同增鲜作用。但由于鸭子要经过长达十几小时的腌制,I+G会受到肉组织中磷酸脂酶作用,降解破坏很大,失去原有的鲜味。因此,在俺制剂中加入I+G是不可取的,要加I+G就得在腌制后期加入。
为了保持鸭肉的脆嫩一般要加入一些磷酸盐,有的加工者不懂磷酸盐的作用原理,以为加量越大保水性越好,制品越脆嫩,结果势得其反。因为常用的磷酸盐都有很强的碱性,在腌制时使用不当或加入量过大会破坏一些酸性香料的香气,并产生一些碱涩味。因此,加工时一定要选好磷酸盐的配比,并加入一些缓冲剂以缓和其碱性破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