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油团粑
主要原料
糯米面、大米面、玉米面、小麦面、黄豆面、红薯面
制作方法
油团的制作也是相当考究的,分别用一定比例的糯米面、大米面、玉米面、小麦面、黄豆面、红薯面等材质混合和水制成,再用一种天然野生的“香粑花”来染色,染成黄色,捏成鸡蛋大小放在铁锅内用菜油炒制而成。上好的油团色鲜味美,储藏百天也不变味。油团的制作工序宛如绣花、蜡染一样十分讲究,既能衡量妇女心灵手巧,又可陶冶她们的情操。传说性情急噪或不贤惠的女人是炒不出好油团的。
相关传说
相传在明朝洪武年间“调北征南”和“调北填南”时,母亲为了给长途远行的儿子筹备干粮,用糯米面捏成团加油在火上炒熟,既可口又经饿,还便于携带,就是今天的“油团”。 正月三十上午出锅的第一锅油团,一是用来祭祀祖先,二是用来敬牛,意味着来年的农忙即将开始,人和牛同样勤苦,过完小年就要迎接农忙的到来。“油团”的寓意标志着农闲即将结束,新的一年农忙又将开始。据了解,制作和食用油团这一风俗在六枝特区的布依山寨沿袭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而现 在制作和食用油团已成为布依族的一种风俗习惯,每年农历正月的最后一天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过小年”,家家户户制作并食用油团,故称“油团节”。这一天,每家每户都要做上数百斤油团粑,炒熟后存放在瓦缸内,既可在家食用,也可带着上田间劳动时或是远行时食用
简介资料
油团粑是贵州省布依族的传统食品。每年农历正月结束的那一天,布依族称“了年”,家家户户都要做油团粑。油团粑主要原料是糯米、菜油,其做法是:先将蠕米筛簸干净,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夜,滤干,用石碓舂成细面,取出与黄花水、菜油、春芹搅拌均匀,捏成鸡蛋状,入油锅摊成园形饼状,呈金黄色时起锅,待冷却后入坛封存,常年随时可以取食。油团粑具有软、香、酥、甜等特点,可通过烧、蒸、炸,配以其它佐料食用,也可单独食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