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厕所革命”工作的意见
(八)深入推进农村户厕建设。遵循“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原则,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整村推进、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的思路,有机整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加快实施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工作。按照《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19379—2012)等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开展农村户厕建设改造工作,同步实施粪污治理,有机衔接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加快实现农村卫生厕所全覆盖。加大农村户用厕所建设材料、无害化处理、粪污回收等方面技术攻关,鼓励研发生产并推广使用成本低、质量好、达标规范、适用性强的一体化设施设备。
(九)积极推广装配式厕所。按照我省现行标准体系、抗震设防和绿色节能等要求,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校、装配式企业合作,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厕所标准体系。积极培育集厕所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链重点企业,推动厕所建造方式变革创新。根据各种区域和场所对公共厕所建设规模、功能定位、建设成本的不同要求,结合各地气候环境、地形地貌、民俗传统等特征,因地制宜、充分论证,培育打造一批集约化、多样化的装配式公共厕所,并加快在全省推广运用,不断提高装配式厕所比例。
(十)切实加强粪污治理。进一步加强厕所粪污治理,提升管理维护水平,保持厕所下水通畅,贮粪池密闭,化粪池定期清渣、及时清运,发生堵塞立即疏通。在不适合将粪污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或暂无市政污水管网的区域,统筹考虑粪污收集运输和处理,因地制宜采取适当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有效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四、转变运行方式,提升厕所管理服务水平
(十一)提升公共厕所管理水平。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明确公共厕所管理(产权)单位,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公共厕所管理长效机制,制定公共厕所管理办法,依法向社会公示。加强公共厕所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确保公共厕所设施设备完好,达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即地面净、墙壁净、厕位净、周边净,无溢流、无蚊蝇、无臭味,水通、电通、灯明)的要求。加强公共厕所管护队伍建设,定期组织管护人员专业培训,提升管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公共厕所专(兼)职管护人员管理制度。
(十二)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探索“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的市场化运行模式,鼓励引导专业化企业参与公共厕所建设和品牌化、规模化连锁经营,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对公益性厕所进行托管、维护。对公共厕所经营主体兼营商业项目的,可研究制定水电费优惠等支持政策,按规定落实税费优惠政策。
(十三)推进公共机构厕所开放共享。充分利用存量厕所资源,加强厕所卫生提升和开放共享。按照厕所类别、等级,制定相应的补贴补助政策,积极推进各类社会经营场所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业窗口等非涉密保密单位的厕所对外开放,有效扩大厕所供给量。
(十四)加快信息化技术推广运用。按照智能化、综合化、人性化的要求,推进信息技术在厕所运营管理、服务监管和行业管理等方面应用。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政府网站、社会媒体等多种渠道,推广使用“城市公共厕所云平台”,让广大市民参与公共厕所建设管理和监督工作,反馈公共厕所使用中的问题,实现共治共享。
五、加强要素保障,为“厕所革命”提供有力支撑
(十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政策和资金支持,制定省级资金支持“厕所革命”工作办法,加大省级财政对“厕所革命”的支持力度,对使用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建设改造公共厕所和农村户厕的市(州)、县(市、区),省级财政给予部分贴息,切实发挥公共财力带动作用。各地要统筹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公共厕所和农村户用厕所建设改造,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十六)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快研究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共同负担的资金筹集机制,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厕所建设和运营管理。依法适当延长特许经营年限,优化建设用地使用权等资源配置,充分挖掘项目运营商业价值,建立合理投资回报机制,形成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及各类基金、社会资本向“厕所革命”工作倾斜,鼓励金融机构提前介入提供融资顾问、财务顾问、风险控制等服务,拓宽项目特许经营权、债权、股权、资产、收益权等抵押质押融资渠道,切实提高“厕所革命”项目融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