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省内信息 >

平昌县:培育主导产业 建设畜牧强县

作者: 来源: 举报 收藏 时间: 2014-04-10 18:16 阅读:
今年以来,平昌县按照“追赶跨越、加快发展”总体要求,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兴县战略,将畜牧产业纳入“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全局工作来谋划,作为实施秦巴山区扶贫攻坚的战略任务来部署,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来实施,聚力推进山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质扩面。截止8月,全县出栏生猪100.9万头、肉牛11.7万头、禽680万只,分别同比增长12.8%、28.6%和17.2%;畜牧业实现产值27.69亿元,农民人均增收354元,占年度计划的70%以上。 
  一、培育产业龙头创建畜牧品牌。强力推进温氏重点项目。县委县政府把“温氏公司50万头生猪一体化养殖基地建设”列为全县“十二五”重点工程,围绕“一个年产30万吨饲料厂、5个年产10万头仔猪扩繁场、800户规模养猪合作户”总体目标,实行“一个重点招商项目,一名县级领导挂帅、一个部门专班对接、一套运作管理模式”的“四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强力推进项目实施。截止目前,温氏30万吨饲料厂、通木村种猪场已全面投产;灵山、五木种猪场今年底可全面建成;已发展合作养户370户,建成149户,今年首批出栏生猪2.5万余头,头平利润150元以上。预计明年温氏项目全面建成后,全县年新增出栏优质生猪50万头,合作养户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培育畜牧龙头企业集群。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互补,制定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畜牧养殖及加工龙头企业集群不断壮大。全县共培育正海、昶享、欣昌林等养殖龙头企业31个,发展“德源”、“朱老头”、“思千里”等加工龙头企业6个;龙头企业年产值达到36.5亿元,实现利润5.8亿元,直接带动农户6450户,人均增收4500元以上。着力创建畜牧特色品牌。立足生态和资源优势,全面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畜牧特色品牌。全县共申报认证启昌、鑫旺等无公害畜禽产地17个,巴山传奇、德锦源等无公害畜禽产品8个;昌陵牛肉、绿双鹿、勇红等8个畜产品品牌获国家著名商标;镇龙瓦灰鸡正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二、突出产村一体壮大规模养殖。坚持规划引领。以巴山新居建设为主线,按照“两化互动、产村相融”要求,坚持整村推进原则,全面实施“五线十片百区千场万户”工程,即:围绕县内五条公路干线,重点打造10个畜牧养殖示范片,建设3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小区,培育10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带动适度规模养殖户5万户。突出示范带动。坚持“政府主导、业主主体、项目奖补、综合配套”原则,引导业主先期投入,鼓励大户自主投入,重点扶持“有实力、守信用、能干事”的业主,引导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推进土地等资源向养殖大户集中,走良种繁殖场带大型养殖场、养殖场带养殖小区、养殖小区带大户、大户带农户的路子,推进规模养殖由繁星点点到全面开花。严格质量标准。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适度规模、种养结合”原则,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要求,实行建设标准“六统一”,严格防疫和环保设施“五配套”,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今年1-8月,全县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2个,畜禽规模养殖场106个。全县累计建成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181个,培育年出栏生猪500头、肉牛100头、家禽10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1726个,带动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农户1.4万户,以生猪为重点的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5%以上。 
  三、优化发展模式夯实产业体系。调整结构做大林下土鸡养殖。充分发挥传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土鸡养殖,拓展畜牧经济增长点。全县发展30个土鸡养殖重点乡镇,突出“驷马-得胜-五木-元山-江口”大环线,建成“振海”、“昶享”等规模化孵抱场6个,年孵抱提供优质鸡苗400万羽;培育元山“华丰”、岩口“易路”等年出栏土鸡5万羽以上规模养殖场27个;带动发展年出栏土鸡500只以上的家庭农场1048个,全县年出栏土鸡500万只以上。铆紧链条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引导加工企业、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强强联合,培育振海土鸡、龙泉生猪、惠联养殖等畜牧专合组织52个。依托龙头带动,发挥专合组织桥梁纽带作用,采取“四供(猪苗或禽苗、药物、饲料、技术服务)一统(产品销售)、“订单养殖”、赊(寄)养、“二次返利”等经营模式,联结各生产环节建立紧密利益联盟,直接带动养殖农户5万多户,年人均畜牧增收500元以上。畜牧业以“龙头+基地+专合+农户”、“公司+家庭农场”为主的现代产业化发展模式逐步形成。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编制养殖区域规划,明确宜养、限养、禁养区域,坚持养殖基地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对接,推行“畜+沼+菜(果)”、“园中场”等生态养殖模式,使养殖粪污排放和土地消纳利用相平衡,推进生态循环经济发展。元山镇富源养殖场在猪场周边流转土地200亩发展果蔬,吸纳10多个农户就地务工,年人均收入5000元。江口镇太平村鑫旺生猪养殖场对接汇科生态农业公司,沼液沼渣用作千亩绿色蔬菜示范基地作肥料,每亩节约成本60元以上。 
  四、立足机制创新激生发展活力。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坚持围绕支柱产业集中领导力量、配置发展要素、搭建发展平台,实行“县级领导包乡联片,畜牧部门包片连线,乡镇干部包村联点,技术人员包点联户”的“四级联动”责任机制,开展“比工程质量、比推进速度、比安全管理、比运行机制、创优质工程”的“四比一创”活动”,强化追踪督查,确保工作推进有力。今年来,温氏重点工程两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季度“流动红旗”。创新综合投入机制。坚持项目跟着产业走,畜牧龙头企业和规模养殖园区建在哪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有效整合现代农业、小农水、水土保持、土地整理、彩票扶贫等涉农项目,集中打捆用于畜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最大限度发挥项目资金带动效应。今年来,全县共投入畜牧项目资金1200万元,整合涉农项目配套投入23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投入畜牧产业发展4200万元,畜牧专项补助资金带动效应放大了5.4倍。创新安全保障机制。将“瘦肉精”检测、动物防疫等经费足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全面推行村级防疫员“乡聘村用”模式,按每人每月150-200元的标准补助劳务费用,夯实县、乡、村三级畜产品安全体系。建立实行动物卫生监督巡查制度,全面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保障现代畜牧产业安全发展。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被市、省畜牧食品局推荐上报农业部表彰为“基层农业先进单位”。  https://www.46659.com

产品供应

  • 产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