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农业
一、基本情况
凉山州幅员面积6.0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2.39%,辖17个县市,609个乡镇,3726个村。全州总人口406万人,其中彝族180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48%。总耕地面积470万亩(年报统计数),人平1.2亩,其中稻田105万亩,占全州耕地面积的20.8%。全州有宜农荒地480万亩,近期可开发的宜农荒地120万亩。境内安宁河流域地势平坦,出产丰富,精耕细作,大多一年两熟,是全省第二大平原。
凉山是攀西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位置独特,战略地位重要,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凉山州工业相当脆弱,但具有思辩色彩的是,这一劣势,在“回归自然”的呼声日益强烈的现代社会,却具有了发展农业绿色产业基地建设的强大优势。丰富的作物资源、巨大的光热潜力、良好的空气质量、优越的土壤及水环境条件,为绿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也为我州争取各类绿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提供了有力的硬件环境。
凉山是全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是全国规划的重要水电基地,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重点地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攀西地区在全省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刚刚结束的四川省攀西资源开发工作会议暨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省委书记周永康同志再次指出:“攀西地区地位重要,是我省加快发展的两个重点地区之一,是我省今后的主要区域经济增长极之一”,要“做大做特”攀西绿色产业。因此通过绿色产业的建设,加快凉山发展,不仅关系富民强州,巩固民族团结,而且对整个四川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农业自然资源概况
(一)气候类型多样,光热资源富集
凉山州地形复杂,高低悬殊,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既有气候的垂直变化,又有气候的水平差异,适宜发展农、牧、林各业生产。从总体上讲州西部气候温和、干燥,是发展苹果等温带水果最适宜区;南部、东部1200米以下的干热河谷,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气候,素有“热带飞地”之称,被中国的农学家卢良恕院士赞誉为“不是海南,胜似海南”,年均温21~23℃,≥10°C的活动积温5328~8425°C,全年无霜,是发展热果、热作的最佳适宜区。西南及中部地区,光热资源充足,年均温12~17℃,年日照1700~2700小时,日照辐射能量达120~150千卡/cm2年,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是全川的高值区,冬季阳光明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干物质的积累,是我州水稻、早菜、亚热带水果的高产优质区。
(二)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全州幅员面积大。人平土地22亩,高于全省、全国人均水平。其中山地占71%,平坝占12%,高原占17%,年报耕地470万亩,土地资源详查耕地面积为765万亩,林业用地4988万亩,草原、草山2716万亩,耕地后备资源丰富,是凉山州特色农业、绿色农业产业基地开发的后劲之所在。
(三)生物种类繁多,农作物优质高产
州内优越的光、热、水资源,孕育着我国南北兼有的高等植物200多种,各种生物资源6000多种,其中植物4000多种,动物1200多种,微生物类群1000多种;全州森林覆盖率28.60%,主要经济林木有水果、油桐、花椒、核桃、板栗等;牧草产量高,草质优;已发现的药用植物2000余种,有中药材宝库之称;已规模开发的中药材有附子、盾叶薯蓣、丹参等。各种作物生长快,产量高,品质优,素有西南“基因库”之称,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