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县曲江乡柳河村村民钟晓红10年种磨菇 她成了有名“蘑菇大王”
10年种菇 她成了“蘑菇大王”
潘建勇
每天清晨,在仁寿县县城的蔬菜市场里,总会出现一个用面包车运送新鲜蘑菇的农村妇女。每一次车还没有停好,就被菜商们围着抢购,卖完了蘑菇,她又回到自己的菇棚,开始新一天的忙碌……
她就是靠种植蘑菇增收致富的仁寿县曲江乡柳河村村民钟晓红。
钟晓红是当地有名的“蘑菇大王”,种植蘑菇已有10多年。如今,这个“田间工厂”成了她家的增收源泉。
走进钟晓红家的蘑菇棚里,只见每一个蘑菇棚都整齐的、一层层地摆放着菌袋,一朵朵乳白色的蘑菇恣意生长,甚为喜人。时值夏日,天气炎热,而室内却显得较为凉爽。钟晓红介绍说,蘑菇棚内四季恒温。夏季要通风降温,秋冬寒冷干燥时节,还要加温。这样才能保证蘑菇一年四季全天候生产。
为了掌握蘑菇种植先进的技术,钟晓红的丈夫熊大明先后到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地系统地学习了蘑菇的种植技术,各类菌种的制作技术,并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成了当地蘑菇种植的“土专家”。
“种植蘑菇是个技术活、辛苦活,要经过配料、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苗、出菇等过程,每个环节都很重要。10多年前,种菇采用的是传统方式,整个生产过程全部是人工操作,很辛苦,效率却不高。”熊大明说,那时候除了装袋时要请几个人帮忙,别的活全是他一个人做。最辛苦的是灭菌环节,把菌棒放在铁桶里用土灶烧,放菌棒的时候要人进去放,出来时整个人就像刚从水里上来一样,而且一个灶要连续烧三天三夜,人要日夜守着。后来买了一个小型高温灭菌灶,只要一天一夜就能完成灭菌任务,而且不需看护。
“要想种好蘑菇就必须自己掌握菌种制作技术,有了技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做什么品种就做什么品种。”熊大明说道;“在整个种蘑菇的过程中,菌种制作的技术和工作占据了一大半,包括母种的制作,母种的扩繁,原种的制作,栽培种和生产种的制作技术。而蘑菇的产量和质量也完全取决于菌种的好坏,后期的发菌管理,出菇管理,采收和养菌也都是建立在菌种的基础上的,去年我试制几袋灵芝菌种,经过种植已经基本成功了。”
目前,钟晓红夫妻俩在村里流转了15亩地,搭有6个菇棚,由原来单一的生产蘑菇,发展到了香菇、鸡腿菇、金针菇等多个菌类品种。每季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行情来安排种植品种和数量,行情好的品种就多种。
钟晓红给笔者算了笔账,近段时间,金针菇的市场行情好,她便生产了3万多个金针菇菌棒进行种植,每个菌棒纯收入在4元左右,这一季纯收入可达10万多元。
“种蘑菇很辛苦,最忙的是出菇的时候,每天早上三四点就要起来,采摘后送到县城卖,虽然辛苦,收益还是不错的。”钟晓红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