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伤常见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处理
3.病情危重者对昏迷、病情危重或自主呼吸极微弱的患者,应立即给予正压给氧。所谓正压给氧,就是在一般常压下给氧时,再通过气囊或简易呼吸器,于患者吸气之际加压给予。对已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呼吸停止者,最好安装同步呼吸机,以能持续不断地给予氧气补充。
在给氧过程中,必须注意下列事项:①鼻导管给氧法虽最简单、有效,但方法一定要正确,导管必须插至鼻咽部(通常以鼻尖至外耳道口长度为合适),且应避免鼻腔分泌物堵塞导管;②经常抽吸咽喉及气管中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③干燥氧,特别是高浓度、大流量氧对呼吸道的刺激性很大,可导致气道干燥,痰液更粘稠使之不易咳出,因此应用水泡式湿化器或湿化瓶加60-70℃热水等办法,保持氧气的湿润;④在人工给氧过程中,适当应用一些呼吸兴奋剂,如山梗菜碱 (洛贝林)、尼可刹米(可拉明)、回苏灵、戊四氮等,能兴奋呼吸中枢,促进自主呼吸的恢复。
(三)及时纠正酸血症呼吸衰竭,势必导致二氧化碳潴留,久而久之,会使患者发生呼吸性酸中毒。酸中毒发生后,更易引起支气管痉挛,使酸中毒进一步恶化,如再不纠正酸中毒,可导致肺血管收缩,加重肺动脉高压和心肺功能的衰竭,因此及时纠正酸中毒可以阻止这个互为因果关系的恶性循环的发生。
纠正呼吸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是(1)4-5%碳酸氢钠:常用量为100-200毫升/次,作静脉滴注;(2)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其作用强而迅速,且能纠正细胞内之酸中毒,同时又无潴留钠的危险,一般用药后30-40分钟内即可纠正。用法是以7.2%THAM20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200毫升中作静脉滴注,在 30-60分钟内滴完。
(四)预防呼吸道继发感染被毒蛇咬伤以后,由于蛇毒对重要器官,特别对大脑皮层的毒害,使身体的抗病能力急剧下降,一旦呼吸衰竭,更易感染其它细菌。因此,在此期间适当使用一些抗生素预防感染是完全必要的。使用的方法是:①当患者神志尚清醒,一般情况较好,而且呼吸道感染征象又不明显者,可先选用青霉素80-160万单位/日,分 2-3次肌注;或加用链霉素1.0克/日,分2次肌注。②对呼吸道感染较明显,而神志尚清醒者,除选用青霉素和链霉素联合给药外,还可选用氨苄青霉素 0.5一1.0克,肌注,每天4次;或用抗菌增效剂(TMP),日服2次,每次2片。③对病情危重伴有明显呼吸道感染者,可首选氯霉素(1-2克/日)或卡那霉素(1-2克/日),稀释于500-1000毫升5-10%葡萄糖溶液中行静脉滴注。由于这两种药对造血器官、肾脏及听神经等有较大的毒性作用,因此在使用期间应密切观察,预防毒性作用的发生。
(五)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意义气管切开术,是抢救蛇伤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措施之一,因为气管切开后有下列几方面的好处:①有利于痰液的清除,从而使呼吸道的阻力大为减轻;②有助于清除气道分泌物,从而能改善通气机能及克服由痰液潴留而突然引起窒息的危险;③由于气管套直接插入气管内,使换气不需通过占正常呼吸道解剖死腔三分之二的空间,因此气管切开可增加潮气量约100毫升。这对于通气机能不足或潮气量已经很低的蛇伤危垂病人来说是十分可贵的。④切开气管后,由于容易清除痰液和减轻气道阻力,可以减少呼吸肌的负担,提高肺泡的呼吸功率。⑤气管切开,便于使用正压给氧、气管给药及雾气吸人等局部治疗。
在进行气管切开时必须注意:①术前应充分给氧,以纠正患者的低氧状态,这对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有好处。一般应先予清除痰液及正压呼氧后再进行手术;②手术前必须使用适当的镇静剂或麻醉剂,以防止因手术疼痛而挣扎、躁动使缺氧加重;③应先行气管插管、清除痰液后再作气管切开术。这样才能把"急性手术"变为"慢性手术",使手术更加安全可靠;④气管切开后,用导管吸痰时不可操之过急,以免过度刺激迷走神经而发生心律失常或循环骤停等意外危险。吸痰时使用吸引器负压不宜超过25厘米汞柱,导管在气管内停留的时间不宜超过15秘,退出时应慢慢旋转以免损伤气管粘膜;⑤气管切开后,必须加强护理。气管套外口应用2-4层的无菌湿纱布覆盖,起到过滤空气和湿润吸入气体的作用。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每次用导管吸痰后应予消毒或更换一条无菌导管;注意保持气道湿润,每次吸痰后要滴人1-2毫升由生理盐水、4%碳酸氢钠溶液或抗菌祛痰合剂配制成的溶液。抗菌祛痰合剂的配伍药物有如下几个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