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碎土地小块并大块,农民为什么不愿意?
【编者按】2015年4月14日至17日,央视新闻连续播出《清远乡村改革记》,报道了广东清远市元江村理事会推行的全村土地互换整合。上世纪80年代初分田到户时,为了体现公平,分配土地时远近肥瘦搭配,水田旱地夹杂,却导致土地高度细分,一家人的土地可能分布在全村四面八方。土地细碎导致耕作困难,难以使用机械作业,也耗费更多劳力,土地因此抛荒的案例并不少见。然而,当村民理事会(村民自发成立的组织)主动提出协调村民进行土地互换整合,以使每户土地尽量集中时,本是对村民有利的工作,村民却并对此有诸多疑虑,甚至使进行了一半的工作几乎崩盘。担心土地被卖、被征收,是村民犹疑的最主要原因。村民理事会也许原本是一片好心,却在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倡导下,开始小心谨慎,害怕一着不慎失去土地。即便有村民带头人的担保,依然有村民担心,换了带头人,是否会生变数。村民的担心不无道理,已有不同地区的农村在完成“互换并地”之后立即启动土地大规模流转(河南日报:“小块并大块,多块并一块,商丘农村推行‘互换土地’新模式”)。
元江村位于粤北山区,耕地分为山地,坡地,平地等多个类型。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个时候为了体现公平,分配土地时远近肥瘦搭配,水田旱地夹杂,这导致村里人均仅1亩多的土地被剁得很碎,在耕种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
村民理事会牵头进行细碎土地整合
今年60岁的陈天房,是元江村村民理事会的理事长,也是村里辈份最高的那一辈人,大伙儿都叫他“房叔”。一月份是农闲时节,房叔却挺忙,因为村里正在推行土地互换整合,想办法把原来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
元江村理事会 理事长 陈天房:这个方案是土地整合成一到两块,不用耕七八块田、五六块田。
元江村 村民:说实在话我是一个农民,我那一亩几分田好比我们的命根一样,我吃粥吃饭都全靠那亩把田。
这是元江村一位普通村民的土地确权证,从证上我们可以看到他家3亩多的土地共分为9块,最大的1亩,最小的不足1分,分布在全村四面八方。
元江村理事会成员 陈印带:“7,8,9,九块。这个劳力,走路的时间就比较长一点。最远的要走到半个多小时来回。翻过这个山,从这里走进去这个。”
陈印带告诉我们,他家的3亩地分布在全村9个地方,全部耕完得花整整一天的时间,其中一半是用在走路上。并且即便花了这么多精力,产出也很有限。
元江村理事会成员 陈印带:“赚几百块左右了。好比除了肥料,农药人工,这一亩可能就是一两百块。(一亩一年就赚一两百块?)你不算人工,算人工基本上没有什么。”
因为效益低,村里超过3分之2的土地丢荒,村民过半外出打工。此前,也有个别村民想通过私下互换土地的方式,尽量将自家地归拢在一起。但由于这涉及到太多人家,意见难以统一,只能作罢。而现在村里有了理事会,理事会打算协调全村103户人拿出所有的土地统一调配,让每家的地都完整、连片。
元江村理事长 陈天房:土地整合后,拖拉机可以插秧,收割机可以收割水稻,可以灌溉,一两个人就可以管理田水,可以省很多人力。
虽然村民们都明白土地细碎的弊端,许多人家里的土地也因此丢荒不种。但是听说要搞土地互换整合,却还是有不少人反对,一是担心土地收上去了会不会还给自己,二是担心自己会不会吃亏。
陈公博:像我刚刚说的那样,把地推平成一大块,分回一块给他们。
陈印带:这样调就会有人要近的不要远的,很难调的。
土地互换整合并没有国家法规的支持,不能强制实行。因此要想村民同意,只能靠理事会成员不断的劝说。好在村民理事会成员是由全村三房人共同推举产生的,都是村里公认威信高、人缘好的人,因此工作推进虽然困难,但还是有一定成效。
这项工作从2014年7月份开始,已经持续了半年,村民们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好地被调换成了灌溉不利,交通不便的差地。
陈天来:分两大区来搞。
村民:上面的梯田谁来耕。
村民:你想要哪一区。
光头强:我肯定要田垌(平地),我爸教过我的。你以为我是傻的。
陈印带:零碎化的地小,耕种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