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帖《四川渠县一名九旬老解放军生存状况》的事实真相
近日,一篇题为《四川渠县一名九旬老解放军生存状况》帖子再度在网上被热炒。帖中描述了渠县贵福镇寺垭村五社年逾九旬的老兵王兴怀老人的晚年生活。网帖最早在2013年5月发出,对此网友们表示极大同情和愤慨,纷纷转发并发表评论。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近日,记者前往渠县进行了实地调查。
老人于2014年已经去世
2月13日,记者来到了王兴怀老人居住的乡镇——渠县贵福镇得知,王兴怀老人已经于2014年6月初去世,被安葬在大女儿贾召云家不远的地方。
贾召云居住在渠县千佛乡团结村。“这就是我爸爸的坟墓。”现年71岁的贾召云带着记者来到了王兴怀老人的墓前,“从2013年6月27日起他就住在我家里,当时还是我们‘强行’让他搬来的。”
“我岳父这个人性格倔强,之前他一直不愿意跟我们住在一起,后来还是网曝说他晚年没有人照顾,生活凄凉,我们才‘强行’接他来的。”贾召云的丈夫吴华昌补充道,“在我们这里刚好一年他就因病去世了,按照他生前的愿望,我们才把他安葬在这里的。”
王兴怀老人出生于1920年1月,2014年6月去世,享年94岁。
网帖最早2013年5月发出
在贵福镇,党委书记孙琳告诉记者,这则“悲惨——四川渠县一名九旬老军人生存状况”的帖子最开始是2013年5月31日出现的,当时一个叫“柏林水库书生”的网友在天涯社区首发。网帖出现后,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当即委派了镇纪委、民政办核实严查,6月3日,根据网帖所反映的内容,积极做出了回应,对当时负有监管责任的原民政办主任、寺垭村支部书记、寺垭村5社社长作出了撤职处理。
“当时我们通过各种渠道,第一时间在网上做了一个详细的回复,包括老人的基本情况,整个事情的真相,老人的各种补助以及使用情况,最后的处理结果等。”孙琳说。
老人不愿到女儿家和敬老院居住
网帖称,王兴怀老人多年来,独居在一间破败的茅草屋里,每日靠捡些腐朽的食物为生,晚年极其凄凉。真的就是这样吗?
出生于1920年的王兴怀老人,先后4次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多次获得战功。老人退伍还乡后,入赘到寺垭村,结婚多年,他和妻子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两个女儿贾召云和贾树碧都是妻子与前夫所生。妻子去世后,他独自住在柏林水库边的茅草屋里。
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生活诸多不便,家里人和镇、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动员他到女儿家生活,可老人始终都不愿意。
老人的大女儿贾召云告诉记者,当初她与父亲商量,要么他住她家,要么住妹妹家,可这些想法都被父亲一句话“我还做得,还劳动得”给推翻了。
“他那时一个月有几百块钱,既然他说做得,我们也就不好多说,我们怕别人说我们想用他的钱。”贾召云的丈夫吴华昌说出了当时的担心。
已过耄耋之年的王兴怀老人不愿意到女儿家生活,怎么办呢?贵福镇党委、政府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虽然他有两个女儿,不属于五保对象,不符合入住敬老院的条件,但最终还是决定破例安排他到敬老院居住,然而这个决定却遭到了老人的拒绝。
党委书记孙琳介绍说,2009年,老人将近90岁,一个人住在山上,当时政府就动员他到敬老院去,他却不愿意。“为了做通他的工作,我们还安排了他一个在政府上班的远房亲戚前去说服他,可最终还是没有把工作做通。”
“这个老人平时是一个喜乐人,他不愿意去敬老院的原因,就是说那里面不太自由,不好耍,他总是说家里熟人多,住在家里很开心。”寺垭村五社社长余学珍这样给记者解释道。
老人虽独居生活 却有人关心照顾
因为习惯,加之不舍,王兴怀老人不愿意到两个女儿家和敬老院居住,宁愿独自守着和老伴生活了几十年的茅草屋。而网上热帖称,由于城镇化建设,寺垭村的人大都已经搬走,一个偌大的村子里,荒芜人烟,想找个帮忙的人都没有,老人生活十分困难。事实并非如此。
住在老人附近的寺垭村五社村民任必述与王兴怀的女儿贾召云是干亲家。这些年,老人的生活起居都是他一家人在照顾。“早晚都是我们给他端水煮饭,衣服也是我们在洗。”任必述一边说一边指着屋外的一堆柴,“这些柴全是我给他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