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新内涵
价格形成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构建合理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关键在于提高农业生产者的价格谈判能力。
记者:市场化改革实质就是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更好发挥市场对价格的决定性作用。在新常态下,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张合成: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10条指出要“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
价格形成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形成机制是否合理,决定了市场机制作用能否正常发挥。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直接决定着农户的利益,直接决定着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也直接决定着农产品的稳定供给。这里谈一谈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一是尽快提高农民对价格的谈判能力。当前农产品定价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民在交易过程中没有相应的定价权。一般来说,我国农产品生产者所得占最终卖出价格的14%,而发达国家生产者能够得到30%,我们的梦想就是把这个14%变成30%。我国农业生产者的现状是几乎没有任何定价权,谈判能力极不对等。这个问题必须要尽快解决。
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把农户集中起来,就是通过规模化、组织化经营,让合作社等集体组织代表农户去谈判;二是把现有的谈判能力提高,重点提高农户的四种能力,第一个是“不卖”的能力,即提高农户的窖储能力;第二个是“卖”的能力,即提高农产品直销配送能力;第三个是信息获取能力,即要建立社会化的农户信息服务体系,让农民知道“春天种什么对,秋天卖什么贵,买什么生产资料最实惠”,让农民知道从哪获取信息,并能够获取到;第四个是品牌创制能力,即有能力基于自己的产品去创制品牌。
二是尽快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众所周知,农业信息有三个作用,一是支撑决策,二是引导市场,三是指导生产。农业信息要对称要解决哪些问题呢?首先要解决信息的透明度问题。农民其实就需要三方面信息,面积、产量和价格,特别是当期的面积、产量和价格。设身处地地想,如果我是某个县里的农民,影响我决策的就是本县当期产量数、所在省和全国当期的产量数。这三个数政府可以统计出来,也是农户最需要了解的,可是现在政府的数据滞后了,农民得不到或者得到也晚了。
其次要解决信息的口径统一问题。口径的统一,解决的是标准统一的问题。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样本采集出来的信息是没法对比的。举个例子:北京市场的猪肉分成16块来卖,每块一个价格;而沈阳的市场分成34块,按两种口径完全不同的标准采集出来的数能比吗?老百姓能看懂吗?
第三个要解决数据发布的权威性问题。我们现在的信息除了不同的市场主体自身采集的信息以外,政府部门的信息也是数出多门,谁是标准的,农户该信任谁无法确定,这样的数据不但对市场没有指挥棒的作用,还会误导市场。美国是怎么做的呢?美国的农产品供求关系信息,由美国农业部国家农业统计局(NASS)一月发布一次,权威部门定点定时定方法,一个声音发出来。
我们现在是各个部门都发声,好比一个乐队,大提琴、小提琴、长笛,每一种乐器都能奏出美妙的音乐,但一起吹,听起来就是噪音。数据看起来都很权威,但农户不知道该听谁的,今天听着这个有理,明天听着那个有理,必然导致生产和市场的盲从波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中国权威的监测预警体系是当务之急。
高效优质的流通体系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提升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关键在于完善产品市场体系,优化产销对接模式。
记者:建设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搭建高效优质的流通机制关键问题是什么?下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建设主要推动哪些工作?
张合成:虽然我国农产品市场放开是最早的,但是至今我们的市场效率仍然不高,存在流通战线长、环节多、费用高、损耗大等问题,而且农户卖贱和市民买贵经常同时存在,有的产品价格差达到几倍之多。从农户到批发商、经销商,人人都抱怨自己没有赚到钱。问题的核心就是流通效率低。
搭建高效优质的流通机制不仅要建设市场流通体系,还要建立配套的工作机制和信息机制,即打造产品流、工作流和信息流“三流一体”的流通机制。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年内蒙古土豆滞销卖难,中央电视台帮助应急促销,公布了当地县农业局长的手机号码,局长白天除了工作还要接上百个电话,累得病倒了。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如果这个农业局有个市场科,专门负责应急促销,可能早就发现问题,提前疏导了。这就是典型的产品流、工作流、信息流割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