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工作为什么难?
7、检查太滥
乡镇作为政权设置的最低层级,接受来自各级各部门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各种检查、视察、督察,责无旁贷,理所当然,但由于其名目繁多,花样百出,应接不暇,“接受”就渐渐变异为“应付”了。比如计划生育方面,不仅有省州县几级的季度检查、半年检查和年度检查,更有平时数不胜数、防不胜防的明查、暗查、专项检查和督察,这些动辄“一票否决”的检查,像一把生杀予夺的高悬在顶的重剑,让乡镇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得不严阵以待,通过坚壁清野、围追堵截等办法以求自保,甚至无所不用其极,采取炸路塞桥、暗线盯梢、买通人员等方式千方百计阻止“鬼子进村”,活脱又一场抗日对敌的斗争翻版。
8、人手太少
受机构改革和职数控制的影响,目前乡镇普遍人员偏少,青黄不接,很大程度的影响到了工作的正常、有效运转。“建并撤”后,不包括医院和学校,乡镇行政加事业编制一般保持在5、60人左右规模,但空编现象突出。如黔东南某乡镇24个行政编制中,仅有在岗人员12人,其中乡班子成员占去8人,除去1 名龄近退休的老同志外,只有3名具体办事的人了。由于编制少人员更少,该乡计生办有岗无人,不得不从农牧、水利等站所长期抽调人员维持工作开展,弄得上级主管部门一脸的不高兴,而抽来的人更是种了别人的园荒了自家的田,职称评不上,待遇受影响,一肚子的怨气。综其原因,一是县级机关臃肿庞大,占员占岗多,导致乡镇有编却进不了人;二是人往高处走,大家想方设法找门找路都往上挤,乡镇留不住人;三是上级部门纷纷从乡镇借调人员,能做事的和有门路的大多被上面“看中”,造成乡镇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新形势新要求。再加上受条块体制的分割,“七站八所”纷纷被上收直管,乡镇有责无权,工作力不从心也就在所难免了。
9、条件太差
乡镇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对上而言是农村,对下而言是集镇,脏乱差、穷困弱和偏僻、落后等字眼就是乡镇的写照和人们的印象。由于投入有限,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除了城关和一些中心集镇外,乡镇普遍办公设施差、生活条件苦、交通工具缺。许多乡镇干部仍然挤在老旧的危楼里工作和生活,有的村寨至今没有通公路,下村开展工作全靠跋山涉水,因为农村百姓白天要下地干活早出晚归,入村工作只能晚上进行,常常夜不能寐。不仅工作和生活环境艰苦,乡镇干部还要承受上面压任务、下面不理解处在两难境地的心理压力,以及承受远离家庭、抛妻(夫)别子的精神压力,感觉身心俱疲,信心不足,斗志不振。)
10、待遇太低
乡镇人员作为国家机关最底层的工作群体,不仅起点低,升迁的渠道窄,而且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少,接触的面有限,视野不阔,思路不活,也一定程度的影响到升职提拔。农村税费改革后,乡级财政基本处于空壳状态,没有独立的财力基础和相应的财政支配权,主要依靠上级的转移支付,维持基本的运转都十分困难,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难以得到较好的保障和解决,与上级机关人员比较起来,拿的是最低最少的钱,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此外,在乡镇工作的人一般被称为农村干部,天天与农民群众打交道,带着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在现实社会中,似乎凡与农字牵连上的,都意味着落后、贫困和低下,因此,乡镇干部天生就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这也算是一种乡镇干部所独有的精神上的低等待遇吧。
转自:天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