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为什么不愿意生男孩?
四、消费压力下的生育策略
在市场经济渗透进农村以前,均质化的村庄社会结构没有诱导村民热衷消费竞演,村民辛勤劳作,他们没有感受到太多村庄社会的竞争压力,过着安静但幸福的日子。他们不必过于担心子女的婚事,在本地可以顺利实现婚姻匹配,他们把一生都倾注在子女身上,人生价值和意义在于家庭生命的延续。而随着村民参与市场经济的深入,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繁荣景象不断刺激着他们,特别是村庄青年一代,他们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发生了分裂,不仅关注家庭生命的延续,而且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不再像上一辈人那样只知道辛苦劳作,开始注重生活的享受,希望在村庄身份地位的争夺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方面,不断卷入村庄内部的消费竞争。为了自身面子和村庄身份地位的争夺,村民卷入了激烈的消费竞演中,村民不惜花光在外辛勤积攒的收入,盖的楼房空着,买的车停着。另一方面,为了家庭生命的延续而卷入到婚姻消费标准的竞争中,“有车有房”成为了婚姻介绍的基本标准。
在村庄内部消费和婚姻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多子多福”观念失去了家庭经济能力的支持,甚至对多生育男孩产生了恐慌,多一个儿子就多一套房子、一辆车,也难怪村庄实现“一儿一女”生育理想的家庭会花费五、七千到一、二万元不等请民间“歌舞团”演出。为了在保持村庄地位消费和子代在婚姻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农民理性地对生育性别进行“一儿一女”的筛选。然而,即便如此生育策略可以避免子代成为光棍的风险,但倾尽全家力量参与到村庄地位争夺中,不仅耗尽多年辛劳积蓄,而且并没有真正实现家庭阶层地位的向上流动。
(董帅鹏 作者系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