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把乡村的“看家树”给捣弄到城里来做景观了?
我的家乡在皖西南的一个小村庄,虽然不是那么的美丽,可每到腊月就是有那么地想早点回去。我是去年腊月27号早上6点多回到家中,正月初10回到上海的。虽然村子小,过年在家时间短,我还是感觉到了村庄发生的许多变化。
可能是农村的空气好,氧气足,即使一晚没睡,精神还是很足。一年没回去的我,特别想围绕村庄溜一圈,没跟妈妈说,我就去树林、田野和河边溜了一圈回来。回想起自己小时候上山掏过鸟窝,下水摸过鱼,二十几年了,自然环境变化真大,不禁无限感慨。
在水稻田里看到了机器留下的痕迹,脑子里突然闪现每年农忙双抢时人们忙碌的身影,那个时候农民生产真苦。村庄周围的树少了很多,大树根本看不到,打听到很多树伐倒被卖掉了【编者注:前几日与一个朋友还聊到此事,该朋友认为这是城市人欺负农村人的一种手段。花很少的钱,把生长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看家树”给买到城里来做景观了】,然后种上经济林。还有因为修路,推土机推了不少树。的确,现在农村的路比以前要好多了,从泥土到石子再到水泥路,政府在公共基础设施这一块非常给力。
就拿我这次回家说吧。我和姐夫是从安庆下的高速,走的是乡村水泥路,将近一个小时就到家了。要是以前那个路,人不仅要晃晕,而且路对车还有伤害。现在走的这条路比以前从县城下高速要少了一半的路程。不过,虽然有了水泥路,但是随着小车越来越多,乡村公路很多地段没有两车道,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些地方修了两车道,但是电线柱子横在中间,对于开车的人还是很危险的,也许后期会迁走。有一段大约三米宽的路,沿线有好几个电线柱,这对道路扩建也是一个麻烦。当初应该多考虑一下,现在就能为国家省下不少钱。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农村的路应该怎么修?即让修路既符合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又符合长远发展的需要。
这次回家,令我印象深刻也很意外的第一件事,是和出租车司机的交流。看着我背着一个书包就上车,司机大姐就问我是不是大学生,我说是。一番交流后,她得知我在上海读书,还做过社会调查,然后就向我义愤填膺地反映了一件事情,即我们县有很多青少年晚上吸食笑气(一种令人上瘾而且有害的气体),这种东西在很多超市公然售卖。我问她是怎么知道的?她告诉我,出租车司机一天到晚载客,什么人都接触,最了解社会现实情况【编者注:所谓“问计于民”“问政于民”“礼失求诸野”是也!】。她还把拍的照片给我看,并接着补充道,很多吸完的小瓶子一般人看不到,主要是清洁工早上把那些东西清理掉了。
中国大陆的毒品名录,可以说是全世界种类最多的。然而,笑气不在毒品名录上。目前笑气并不属于《刑法》和《麻醉药品急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的毒品范畴(来自网络)。
为什么这个大姐会如此激动?她告诉我,她有两个小孩,其中一个在上中学,她很怕她的小孩以后也接触这个东西。另外一件事就是她告诉我周边县都没有,只有我们县有,而且公然售卖,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很多小孩晚上吸食后,在街上摇头晃脑很危险。
第二件令人惊讶的事情,是现在农村有很多自建房很夸张,房子都建的很大,而且还围一个院子,有些院子的面积是房子面积的好几倍。如果是在原宅基地附近扩大面积还好,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很多农民把房子建在公路边,后面围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子后面一般有很多的垃圾。以前的老房子一般也不拆掉,还是放在那里,这是造成土地资源的一种浪费。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乡镇土地管理的混乱。我还听别人说有些有能力的人,在路边建的房子比别人的好,自己不要的危房还能享受政府的政策支持(可能不准确)。随着打工经济的发展,农民从长期受束缚的土地上解放出来之后,对土地没有像以前那么珍惜了。因此,怎么引导农民珍惜土地资源,不抛荒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个就是引导农民合理建房,控制建房的面积。
第三个令人惊讶的感触是一些好的传统丢了很多。除夕那天下午的上坟没有以前那么有仪式感了。以前都是一个家族一起去,时间大家都差不多,所以路上能碰到很多熟人。现在有些人在外面买了房子,或者比如晚上打麻等其他事,会把祭拜时间提前。我小时候去上坟还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现在变得不那么庄重了。从老人和小孩的对比来看,老人还是对祖先很崇拜和尊敬的。每到一管坟头,小孩都会问这是哪个祖先?老人都会告诉我们这是哪一个祖先睡在这里,他(她)曾经如何如何。现在,小孩也很少问,老人也不主动讲了。
我每年都去上坟的,会知道那管坟是我家的,但是追溯到上面几代,里面睡的是谁我就不太清楚了。现代小孩对于上坟的那种庄重的仪式感已经没有了,甚至嘻嘻哈哈,来的原因是因为在家也无聊,来的话还能看看沿途风景。以往老人都会告诉小孩如何跪拜,现在几乎都是站着摇一下手就行了,膝盖很难触碰到地,也许现在农村人更爱干净了,但是年纪大的人还是跟以前一样。时代真是变了,在以前贫困的年代,我们总觉得对祖先越尊敬、虔诚,他们就会保佑我们身体健康,生产生活致富。
我不知道听谁最早在电视里说中国的很多传统不是做给死人看的,而是做给活人看的。很多美德不是做给外人看的,而是做给下一代看的。就拿上坟这一件事来说,为什么很多老人带着子孙去跪拜自己的先辈,就是明确告诉自己的子孙,以后我死了,你也要来看我,给我烧纸钱。我记得小时候每到月半的时候,我们除了给祖先烧纸钱以外,还给孤魂野鬼烧一些纸钱。有人经常不回家或者在外面不回来,我们也会用孤魂野鬼教训和羞辱他。我要表达的是孤魂野鬼在老百姓心中不是一个好词,也是要说明,虽然祖先已死,我们要一直记住他的历史贡献。
以前小孩是不能上桌吃饭的,特别我爸爸小时候那个年代,没等大人先吃饭肯定会被狠揍一顿的。但是,现在小孩子往往是第一个上桌的,而且好的东西第一口是小孩吃【编者注:如今时代,吃饭不能上桌当然不妥当,尤其是所谓女性不上桌的做法,属于陋习,理应彻底摒弃。可并不意味着小孩第一个上桌,第一个吃菜。家风呢?家风呢!!!】。我想说的是,随着老人权威的下降,爱老的美德正在沦丧。老人晚年在一些贫困的地方吃一口好的那肯定更难啊。老家有时候用吃饭骂人,七气死(吃去死,意思就是说人没用,浪费粮食)。每每遇到这种情况,老一辈总会辩解道,中国自古以来水一定是往下流的,也是说上一辈的爱和资源都放在下一代身上。独生子女的时代,往往造成年轻一代戾气比较重,以自我为中心。
这种忽视上、重视下的行为也就是爱幼不敬老,我认为这是一种社会问题。这些爷爷奶奶辈的老人很多经历过建国后最困难的年代,辛苦一辈子了,怎么不让老人寒心?如果父辈孝敬上一辈,他的后代多会模仿他父母的行为,以后长大了也孝敬父母。如果不孝敬,小孩子长大了,也可以指着父母的鼻子说,你们当初也没有孝敬爷爷奶奶,我干嘛孝敬你,我想这样的晚年一定过得很凄惨。中国自古就是敬老爱幼同时进行,而且敬老放在爱幼前面。现在这个社会似乎颠倒了,我们应该好好审视一下这个问题。
第四个很意外的事是打麻将。以前大家坐在一起就是商量去哪里打麻将和谁打麻将。今年跟一些叔叔伯伯哥哥在一起的时候,大家都在讨论农村禁赌的事,内容一般就是哪里因为赌博被抓了,而且没收了赌资。说得个个都心惊胆战的。有一个人听说除夕和初一可以赌,联防队不抓,其他人认为这是应该的,值得相信,便一个个脸上绽开了笑容,乐开了花。
对于农村赌博的事,我有点困惑,难道小赌怡情也要管吗?我认为禁赌的内容一定要和老百姓讲清楚,农村几个老人一起坐下来打打小麻将可不可以?我在上海调研的过程中,看到很多村居都有老人活动室,很多老人都在里面搓麻将。这种搓麻将对于有些上海老人就是老年生活的全部。在农村,老年人主要是在家带孩子,或者种点口粮和蔬菜。有些体力觉得还好的老人还坚持多种点农作物。对于很多老人来说,除了照顾家庭和生产之外,他们根本就没有其他活动,空闲时间尤其是过年的时候,自己也有点时间,玩点小麻将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
我们这里打麻将的风气还好,没听说有人因为赌博家破人亡的事件。我觉得农村应该抓的是那些危害社会秩序和稳定的赌博,但是这样的赌博流动性也很大,有些可能还有保护伞。对于抓赌博这件事,很多老人很是不爽,他们这一类人交流和放松要么在酒桌上要么在牌桌上。这让我想到,政府不能抓赌治赌,还应该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活动给生活在农村的人,尤其是留守老人【编者注:在乡村提倡移风易俗,多搞共同参与的愉悦身心的体育文化活动,尤其是对一些好的传统地方戏剧与民俗活动,应该大力提倡】。双管齐下,这不但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化,还能增加乡村社会的活力。
转自:唐家弄潮儿(微信公众号原创)2018-03-15
可能是农村的空气好,氧气足,即使一晚没睡,精神还是很足。一年没回去的我,特别想围绕村庄溜一圈,没跟妈妈说,我就去树林、田野和河边溜了一圈回来。回想起自己小时候上山掏过鸟窝,下水摸过鱼,二十几年了,自然环境变化真大,不禁无限感慨。
在水稻田里看到了机器留下的痕迹,脑子里突然闪现每年农忙双抢时人们忙碌的身影,那个时候农民生产真苦。村庄周围的树少了很多,大树根本看不到,打听到很多树伐倒被卖掉了【编者注:前几日与一个朋友还聊到此事,该朋友认为这是城市人欺负农村人的一种手段。花很少的钱,把生长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看家树”给买到城里来做景观了】,然后种上经济林。还有因为修路,推土机推了不少树。的确,现在农村的路比以前要好多了,从泥土到石子再到水泥路,政府在公共基础设施这一块非常给力。
就拿我这次回家说吧。我和姐夫是从安庆下的高速,走的是乡村水泥路,将近一个小时就到家了。要是以前那个路,人不仅要晃晕,而且路对车还有伤害。现在走的这条路比以前从县城下高速要少了一半的路程。不过,虽然有了水泥路,但是随着小车越来越多,乡村公路很多地段没有两车道,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些地方修了两车道,但是电线柱子横在中间,对于开车的人还是很危险的,也许后期会迁走。有一段大约三米宽的路,沿线有好几个电线柱,这对道路扩建也是一个麻烦。当初应该多考虑一下,现在就能为国家省下不少钱。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农村的路应该怎么修?即让修路既符合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又符合长远发展的需要。
这次回家,令我印象深刻也很意外的第一件事,是和出租车司机的交流。看着我背着一个书包就上车,司机大姐就问我是不是大学生,我说是。一番交流后,她得知我在上海读书,还做过社会调查,然后就向我义愤填膺地反映了一件事情,即我们县有很多青少年晚上吸食笑气(一种令人上瘾而且有害的气体),这种东西在很多超市公然售卖。我问她是怎么知道的?她告诉我,出租车司机一天到晚载客,什么人都接触,最了解社会现实情况【编者注:所谓“问计于民”“问政于民”“礼失求诸野”是也!】。她还把拍的照片给我看,并接着补充道,很多吸完的小瓶子一般人看不到,主要是清洁工早上把那些东西清理掉了。
中国大陆的毒品名录,可以说是全世界种类最多的。然而,笑气不在毒品名录上。目前笑气并不属于《刑法》和《麻醉药品急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的毒品范畴(来自网络)。
为什么这个大姐会如此激动?她告诉我,她有两个小孩,其中一个在上中学,她很怕她的小孩以后也接触这个东西。另外一件事就是她告诉我周边县都没有,只有我们县有,而且公然售卖,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很多小孩晚上吸食后,在街上摇头晃脑很危险。
第二件令人惊讶的事情,是现在农村有很多自建房很夸张,房子都建的很大,而且还围一个院子,有些院子的面积是房子面积的好几倍。如果是在原宅基地附近扩大面积还好,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很多农民把房子建在公路边,后面围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子后面一般有很多的垃圾。以前的老房子一般也不拆掉,还是放在那里,这是造成土地资源的一种浪费。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乡镇土地管理的混乱。我还听别人说有些有能力的人,在路边建的房子比别人的好,自己不要的危房还能享受政府的政策支持(可能不准确)。随着打工经济的发展,农民从长期受束缚的土地上解放出来之后,对土地没有像以前那么珍惜了。因此,怎么引导农民珍惜土地资源,不抛荒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个就是引导农民合理建房,控制建房的面积。
第三个令人惊讶的感触是一些好的传统丢了很多。除夕那天下午的上坟没有以前那么有仪式感了。以前都是一个家族一起去,时间大家都差不多,所以路上能碰到很多熟人。现在有些人在外面买了房子,或者比如晚上打麻等其他事,会把祭拜时间提前。我小时候去上坟还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现在变得不那么庄重了。从老人和小孩的对比来看,老人还是对祖先很崇拜和尊敬的。每到一管坟头,小孩都会问这是哪个祖先?老人都会告诉我们这是哪一个祖先睡在这里,他(她)曾经如何如何。现在,小孩也很少问,老人也不主动讲了。
我每年都去上坟的,会知道那管坟是我家的,但是追溯到上面几代,里面睡的是谁我就不太清楚了。现代小孩对于上坟的那种庄重的仪式感已经没有了,甚至嘻嘻哈哈,来的原因是因为在家也无聊,来的话还能看看沿途风景。以往老人都会告诉小孩如何跪拜,现在几乎都是站着摇一下手就行了,膝盖很难触碰到地,也许现在农村人更爱干净了,但是年纪大的人还是跟以前一样。时代真是变了,在以前贫困的年代,我们总觉得对祖先越尊敬、虔诚,他们就会保佑我们身体健康,生产生活致富。
我不知道听谁最早在电视里说中国的很多传统不是做给死人看的,而是做给活人看的。很多美德不是做给外人看的,而是做给下一代看的。就拿上坟这一件事来说,为什么很多老人带着子孙去跪拜自己的先辈,就是明确告诉自己的子孙,以后我死了,你也要来看我,给我烧纸钱。我记得小时候每到月半的时候,我们除了给祖先烧纸钱以外,还给孤魂野鬼烧一些纸钱。有人经常不回家或者在外面不回来,我们也会用孤魂野鬼教训和羞辱他。我要表达的是孤魂野鬼在老百姓心中不是一个好词,也是要说明,虽然祖先已死,我们要一直记住他的历史贡献。
以前小孩是不能上桌吃饭的,特别我爸爸小时候那个年代,没等大人先吃饭肯定会被狠揍一顿的。但是,现在小孩子往往是第一个上桌的,而且好的东西第一口是小孩吃【编者注:如今时代,吃饭不能上桌当然不妥当,尤其是所谓女性不上桌的做法,属于陋习,理应彻底摒弃。可并不意味着小孩第一个上桌,第一个吃菜。家风呢?家风呢!!!】。我想说的是,随着老人权威的下降,爱老的美德正在沦丧。老人晚年在一些贫困的地方吃一口好的那肯定更难啊。老家有时候用吃饭骂人,七气死(吃去死,意思就是说人没用,浪费粮食)。每每遇到这种情况,老一辈总会辩解道,中国自古以来水一定是往下流的,也是说上一辈的爱和资源都放在下一代身上。独生子女的时代,往往造成年轻一代戾气比较重,以自我为中心。
这种忽视上、重视下的行为也就是爱幼不敬老,我认为这是一种社会问题。这些爷爷奶奶辈的老人很多经历过建国后最困难的年代,辛苦一辈子了,怎么不让老人寒心?如果父辈孝敬上一辈,他的后代多会模仿他父母的行为,以后长大了也孝敬父母。如果不孝敬,小孩子长大了,也可以指着父母的鼻子说,你们当初也没有孝敬爷爷奶奶,我干嘛孝敬你,我想这样的晚年一定过得很凄惨。中国自古就是敬老爱幼同时进行,而且敬老放在爱幼前面。现在这个社会似乎颠倒了,我们应该好好审视一下这个问题。
第四个很意外的事是打麻将。以前大家坐在一起就是商量去哪里打麻将和谁打麻将。今年跟一些叔叔伯伯哥哥在一起的时候,大家都在讨论农村禁赌的事,内容一般就是哪里因为赌博被抓了,而且没收了赌资。说得个个都心惊胆战的。有一个人听说除夕和初一可以赌,联防队不抓,其他人认为这是应该的,值得相信,便一个个脸上绽开了笑容,乐开了花。
对于农村赌博的事,我有点困惑,难道小赌怡情也要管吗?我认为禁赌的内容一定要和老百姓讲清楚,农村几个老人一起坐下来打打小麻将可不可以?我在上海调研的过程中,看到很多村居都有老人活动室,很多老人都在里面搓麻将。这种搓麻将对于有些上海老人就是老年生活的全部。在农村,老年人主要是在家带孩子,或者种点口粮和蔬菜。有些体力觉得还好的老人还坚持多种点农作物。对于很多老人来说,除了照顾家庭和生产之外,他们根本就没有其他活动,空闲时间尤其是过年的时候,自己也有点时间,玩点小麻将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
我们这里打麻将的风气还好,没听说有人因为赌博家破人亡的事件。我觉得农村应该抓的是那些危害社会秩序和稳定的赌博,但是这样的赌博流动性也很大,有些可能还有保护伞。对于抓赌博这件事,很多老人很是不爽,他们这一类人交流和放松要么在酒桌上要么在牌桌上。这让我想到,政府不能抓赌治赌,还应该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活动给生活在农村的人,尤其是留守老人【编者注:在乡村提倡移风易俗,多搞共同参与的愉悦身心的体育文化活动,尤其是对一些好的传统地方戏剧与民俗活动,应该大力提倡】。双管齐下,这不但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化,还能增加乡村社会的活力。
转自:唐家弄潮儿(微信公众号原创)2018-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