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县长刘涛辞官务农:国家不缺公务员 农村却缺人才
刘涛:我有这个想法,至少有大半年了,到县里工作以后,下去多了,跟老百姓接触多了,觉得农民太需要人带领他们创业了。我本来就是农村出来的, 对家乡和土地有感情。你去看看就知道,我的家乡环境很美的,但因为没有年轻人,很多土地都荒着,最多种点玉米,因为省事嘛。我觉得再不回去做这个事,可能 就晚了。
记者:这么说你觉得这个决定很自然,也不算多艰难多重大?
刘涛:我觉得还好吧,就是一种职业选择。我跟其他记者说过,我觉得农民是最自由的职业了,而且我有兴趣也有能力去做。其实现在辞职的干部也有不 少,只不过有的去企业了,有的出国了,有的创业了,辞职搞农业的不多,所以才引起关注吧。现在国家也是这种导向,公务员要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记者:不过你的家人不一定这么想吧,他们支持你吗?
刘涛:我夫人倒是挺支持的,因为可以有更多时间陪她嘛。最支持的是我9岁的儿子,今年过年他把压岁钱都攒着,说要留给爸爸创业(笑)。父母还有 80多岁的爷爷开始确实不理解,还流了眼泪。不过现在他们都想通了,为了支持我创业,原本都搬到长沙的父亲又回了老家,带着大家在地里干活。母亲要带孙 子,又不放心家里,现在长沙和慈利两头跑。
谈创业与大学生相比有很多优势
记者:你大学学的是图书馆学专业,当时是不是有另外的选择?
刘涛:有啊,专业对口的,可以去湖南省图书馆。但那时候刚毕业,人生经验很有限,就是觉得当公务员有前途,也比较稳定。
记者:实际上呢?
刘涛:经历过才知道,基层公务员很辛苦也很不容易。我一开始在乡里工作,也跟农民差不多,一个月拿600块钱,下乡都是骑自行车去。后来到机 关,工作相对简单一些,主要做文字工作,写材料,有时候也挺枯燥。当副县长时,工作任务更重了,收入嘛,加到一起也就3000多块。所以并不觉得有多大落 差。
记者:北大也有你这样的例子。我记得当年我们上学的时候,学习的楷模就是北大毕业去当村支书的吴奇修,也是你们湖南人,你参加选调到基层当公务员,有没有受到他的影响?
刘涛:我当时就知道他。说起来我跟他还有些渊源,我从张家界市团委调到省团委,他还是伯乐呢,当时他是团省委书记。不过我现在辞职搞农业,除了跟我是农村出来的,了解农民、对农村有感情之外,也是受这些北大校友的启发。
互联网+农业,我觉得还是大有前途的,我也有这方面创业的优势。我现在一边干,一边学,学习法律方面的东西,一些做得好的电商,也去学习一下,开阔一下思路。农村太需要有知识懂市场的年轻人了,就缺人带着干。
记者:这么多年基层干部的经历,对你今天创业有什么帮助?
刘涛:当然有很大帮助。跟那些一毕业就创业的大学生比,我还是有很多优势。公务员创业跟大学生创业不一样,经过管理部门的锻炼,见识和思维方式都不一样。
我现在主要不是干活,只是回去偶尔跟他们干一下,我主要研究市场和运作模式,再就是寻求支持。需要资金去找银行贷款,找农科院专家提供技术指 导,还有怎么建网上平台。现在也有很多银行表示愿意给我贷款,还有水果商主动找上门要求包销我的水果。不过现在离收获还早,搞农业需要一个很长周期。
谈选择副县长有七八个,刘涛只有一个
记者:在你们这,考上北大很不容易,这么年轻就当了副县长,辞职搞农业是不是有点可惜,甚至像有人说的有点“浪费资源”?
刘涛:我不觉得是浪费资源,当公务员和做企业,都是一种职业选择,而且我觉得农村更需要回乡创业的人。我搞农业,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广泛调研的,也能承担这个成本。即便创业失败了,我也不用担心生计,最差还可以找个工作,继续把这个做下去。
选择搞农业,跟个人经历和性格也有关系,我喜欢农村,还是习惯待在农村。改变它也好,拯救它也好,我愿意去做这件事。现在国家政策导向是对的,但就是缺人去干,我现在雇的工人,都是50岁以上的,没人带头不行啊。
记者:但靠一个人的力量,能改变多少呢?
刘涛:我能投入的财力确实有限,初期只搞了100亩,目前投入30多万元,而且搞农业风险很大,也需要较长的周期。我是想通过这100亩的示 范,形成带动效应。农民是很现实的,如果看到有收益,他就可能加入。到时候我提供技术、种苗、肥料,统一品牌和标准,你按我的要求生产,然后统一销售找市 场,比种玉米赚多了。一亩地赚一万块钱,就是很可观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