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农村社区“变脸”升级
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从2016年起,每个市选择2%的村,阿坝、甘孜、凉山各选择5个村至15个村,按全省每年1000个村的规模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努力将农村社区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农村居民生活共同体。
(四川日报 2016-05-03)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 党员是党的“细胞”,基层是党的“毛细血管”,中央惠民政策最后能不能落地,落实关键在基层。基层干部作风好不好,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执政基础。“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央“一号文件”的聚焦点,广大农民脱贫奔康致富是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日前,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2016年起,每个市选择2%的村,阿坝、甘孜、凉山各选择5个村至15个村,按全省每年1000个村的规模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建成一批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农村居民生活共同体。
打铁还需自身硬是党中央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央立下的“军令状”。中央纪委六次全会部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打通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纪律涣散,成为“上级管不着,地方不愿管,群众不敢管”的“真空”地带,吃拿卡要、侵吞公款、挤占挪用、欺压百姓,严重损害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创新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攻坚克难,敢啃“硬骨头”,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加快建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新型农村社区配套产业和项目。建设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实现每个村都有“1+6”村级公务服务设施。推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运行模式,实现社区公共服务项目“一网通”、居民身份证办事“一证通”,通过新媒体平台保障外出人员民主权利。
农村工作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党员带头,村民会议及村民代表会议决策,村民委员会执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群团组织及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社会组织为补充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村级治理体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聚众人之力建设幸福美好新农村。
优惠扶持政策大力培育发展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引导城市社会组织向乡村延伸,通过购买服务、直接资助、以奖代补、公益创投等方式支持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探索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建立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决策专家咨询、顾问制度,鼓励专业社会组织参与决策咨询,鼓励驻村(社区)单位代表、专业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等参与民主协商。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把群众答不答应、群众支不支持、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新常态下农村社区“变脸”升级。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缓慢下行趋势,要把握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推进供给侧改革。扶贫先扶志,农村社区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对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引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用寓教于乐、村民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以道德讲堂、文化礼堂、村民课堂弘扬公序良俗,发展乡贤文化,保护和传承民俗节庆、特色建筑、民间工艺,完善“中国社区”标识。让科学、文明、法治、民主思想在田间、在地头、在果园、在院坝开花、结果。农村社区要把握新常态,全方位“变脸”升级。打破过去小农经济思维方式的禁锢,彻底改变“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落后生活、生产方式,以人为本,探索设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并健全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让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反腐倡廉的胜利果实、分享改革开放的实际成果。支持城市社会专业人才到农村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创办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农村社区工作人员也要按规定参加社保和缴纳住房公积金,政府牵头创新机制体制,引入源头活水,让愿作为、想作为、敢作为的优秀人才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大展拳脚。